当前位置:首页>>检务公开>>检务指南
侦监业务审查标准、办案期限、当事人权利义务
时间:2018-07-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侦监业务的审查标准

一、审查逮捕方面

《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刑事诉讼规则》

    第一百四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

    (五)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六)年满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立案监督方面

《刑事诉讼规则》

第五百五十三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公安机关对其控告或者移送的案件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或者当事人认为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进行审查。

    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可能存在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情形的,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三、侦查活动方面

《刑事诉讼规则》

第五百六十五条  侦查活动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以下违法行为:

(一)采用刑讯逼供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的;

    (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三)伪造、隐匿、销毁、调换、私自涂改证据,或者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

    (四)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

    (五)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

    (六)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七)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

    (八)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九)非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

    (十)在侦查过程中不应当撤案而撤案的;

    (十一)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十二)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

    (十三)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十四)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

    (十五)侦查人员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十六)应当依法告知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而不告知,影响犯罪嫌疑人行使诉讼权利的;

    (十七)阻碍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

    (十八)讯问犯罪嫌疑人依法应当录音或者录像而没有录音或者录像的;

    (十九)对犯罪嫌疑人拘留、逮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后依法应当通知家属而未通知的;

    (二十)在侦查中有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的。

 

办案期限

《刑事诉讼规则》

第三百一十六条  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收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十五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第三百二十三条  对公安机关要求复议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另行指派办案人员复议,并在收到提请复议书和案卷材料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

第三百二十四条  对公安机关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的十五日以内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如果需要改变原决定,应当通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撤销原不批准逮捕决定,另行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必要时,上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第五百五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公安机关在收到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或者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后七日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的情况、依据和理由,连同有关证据材料回复人民检察院。

     第五百五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或者撤销案件,应当制作通知立案书或者通知撤销案件书,说明依据和理由,连同证据材料送达公安机关,并且告知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以内立案,对通知撤销案件书没有异议的应当立即撤销案件,并将立案决定书或者撤销案件决定书及时送达人民检察院。

 

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

权利

1.获得律师辩护的权利。

2.犯罪嫌疑人在接受侦查机关讯问时有权为自己辩护。

3.申请回避的权利。

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5.对与本案无关问题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6.认为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当或者不适宜继续羁押的,有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权利。

7.对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有要求解除的权利。

8.鉴定意见知悉权和申请补充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9.核对讯问笔录、对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提出补充或改正的权利,也可以自行书写供述。

10.对办案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

11.对错误逮捕获得刑事赔偿的权利。

义务

1.对办案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

2.接受人民检察院依法采取的人身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冻结存款、汇款等措施的义务。

证人权利和义务

1、有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2、有权申请回避。

3、未满18周岁的证人在接受询问时有权要求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4、有权核对询问笔录。

5、因在诉讼中作证,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请求对本人或其近亲属予以保护。

6、对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7、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有权获得补助。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8、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1.要求提供作证条件和保密的权利

2.委托诉讼代理人和发表诉讼意见的权利

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及获得翻译的权利

4.申请回避的权利

5.知悉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及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6.控告权,如果办案人员有侵犯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或者采用羁押、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7.获得保护的权利,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有权请求检察机关予以保护。

8.知悉证明文件、核对笔录和亲笔书写陈述的权利

9.如果由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符合法定条件的,有权请求赔偿。

10.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权利

若未满十八周岁,询问时将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未满十八周岁的女性,询问时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11、如实提供证据、陈述的义务,诬告陷害、有意作虚假陈述或者隐匿罪证,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309中国检察网
法律法规库
扫黑除恶
新闻发布会
中国检察听证网
北戴河区检察微信
北戴河区检察微信
培育特色品牌 激发党建活力
培育特色品牌 激发党...
版权所有: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